中企造船大单巩固人民币地位
香港《南华早报》10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船舶制造商通过里程碑式的集装箱船交易巩固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 一家著名的中国国有造船商,以处于国家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而闻名,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这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进一步巩固中国在集装箱船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于18日与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租赁船东加拿大Seaspan公司签署合同,将建造6艘集装箱船,每艘船的容量为13600TEU。据中国船舶集团发布的消息,这笔订单是首笔以人民币结算的此类交易。消息还称,“这是迄今为数不多的国外船东以这一支付方式直接与中国船企签下的造船大单,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沪东中华是中国船舶集团的子公司,该公司表示,这些集装箱船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持续性和低能耗,预计在2026年至2028年之间交付。该公司还表示,使用人民币结算将有助于沪东中华降低外汇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将降低船东的融资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通常来说,国际造船合同通常以美元结算。尽管人民币尚未完全可兑换,但近年来中国已加大力度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根据全球最大的银行间信息服务机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8月份,人民币是全球支付第四大活跃货币,份额为4.69%,而美元为49.07%。
从全球造船订单来看,在中韩造船厂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已逐渐超越韩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33亿载重吨,同比增长44.3%。1-9月,以载重吨计算,中国占全球船舶完工量的55.1%、新船订单量的74.7%、累计订单量的61.4%。(作者Amanda Lee,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