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擦亮善治底色 莒南县司法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

近年来,在山东省司法厅、临沂市司法局的精准指导下,莒南县司法局始终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法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红色精神引领法治工作、把红色资源融入法治元素、用红色内涵塑造法治文化,探索出一条“精神引领、党建融合、惠民优先、典型引路”的法治乡村新路径,切实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找得到法治服务、受得到法治保障。

精神引领,厚植法治土壤。莒南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大店镇宣告成立,省司法厅作为7个厅局之一同时成立,民主与法治开始在莒南生根发芽。依托这一鲜明的资源优势,莒南县司法局统筹整合、深入挖掘,打造了一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依托“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建设了法治宣传教育点;依托省政府旧址,建设了“省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法治文件建设示范基地”;依托抗大一分校,回顾建党百年的红色法治文化,建设了沉浸式的“红色普法”基地;依托村民广场、文化长廊,将革命先辈故事、红色法治案例等内容有机“嵌入”,打造法治文化典型阵地272处,形成了以红色为基调、以法治为框架的多元化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年教育培训党员干部7万余人次,群众受众20余万人次。

党建融合,建强战斗堡垒。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将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法治莒南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推动法治乡村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工作深度融合。一方面抓重点群体,破解村干部法治意识淡薄问题。紧抓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关键少数”,每季度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专题培训,先后培育法律明白人825人、法治带头人273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抓合法审查,破解村集体法治程序弱化问题。发挥全县10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共审查镇政府重大行政决策31件,各类决策文件、合同协议、村规民约等共计469件,提出意见建议533条,着力推动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党群同心,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人民调解组织296个,纵向联通县镇村三级,横向覆盖全县30余个主要县直单位及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通过“非诉在线”联为一体,构筑起乡村矛盾纠纷化解的坚固防线去年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3602件,办理率100%,纠纷化解率98.7%,涉案金额7387.92万元。非诉在线被评为“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成果”。县级层面上,先后建立7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全国模范调解员张健品牌调解室”1个。充分发挥执业律师在调解工作中的优势,其中山东祺君律师事务所去年在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镇街层面上,推进“一镇街一特色”调解品牌,打造十字路街道11名调解员“片区管理”、大店“码”上“莓”纠纷、洙边“洙溪河·和为贵”、板泉“柳大叔”、坊前“乡贤名人”调解室等10余个调解品牌,形成基层人民调解品牌矩阵。村级层面上,相沟镇打造镇村共132名的“和事佬”人民调解员队伍,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去年相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调委会。

典型引路,推动良法善治。抓品牌建设。在法治文化宣传上下功夫,精心打造“红润莒南·法泽万家”党建品牌,创新打造莒南普法形象标识与普法吉祥物,进一步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抓融媒平台。依托临沂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栏目、“莒南司法行政”“莒南县非诉在线”公众微信号等多媒体矩阵,开设《话调解》、《调解案例展播》栏目共50余期,加大对莒南调解工作、品牌调解室等工作宣传,营造了“有纠纷找调解”的浓厚氛围。抓重要节点。结合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组织全县各部门单位、镇街积极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宣传活动128余场,受众达到10万人次。(通讯员 付金伟)

热门相关:许你盛世安宁   第一黑料影后   煌煌天道无上剑宗   宠物女郎:隐秘的服务   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