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茂松、牟坚:“第二个结合”重要论断的三重文明意义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里的“第二个结合”,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要论断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文明意义。

第一,指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面向未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高度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作为理论和制度创新的资源的高度,我们关于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的想象空间被极大打开。

过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深层文化积淀,在底层逻辑上不自觉地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反求诸己的主体性自觉,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藏的自我认识,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创新、制度创新中的位置由自在到自为、自觉的认识飞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至关重要的思想与制度资源,将被更加有力地作用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这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第一重文明意义。

第二,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因此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中华文明的大本大源,这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第二重文明意义。

第三,“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对现代化的巨大挑战,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引进马克思的先进思想并加以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北宋理学家程颐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明体达用之学,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主体性,中华文明是大本大源之“体”,“第二个结合”正是温故知新、固本开新、明体达用。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是召开这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这也是召开这次座谈会的原因。”让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发扬光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文明使命,“第二个结合”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发挥根本性作用,这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第三重文明意义。

“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这三个新高度指向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作为文明的文化、制度的内外两端,这也正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更为完整的文明意义。(作者分别是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热门相关:龙组使命   我和超级大佬隐婚了   黑暗血时代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三国之袁氏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