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今:误读中国式现代化,是零和思维作祟

近日,有美国媒体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评论文章,抛出了一个十分荒诞的看法——“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和推广,就是要达到否定西方现代化的原则和标准,建构自己的一套所谓现代化的标准和体系的效果”。

这篇文章指向的是今年4月份中国接连举办的两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会议:蓝厅论坛和“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不难看出,上述看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西方部分媒体和一些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误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读,跟美西方向来秉持的“零和博弈”思维有很大关系。在美西方一些人士眼中,其所奉行的理念、执行的标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任何新理念、新路径的提出,都是对其现有标准的挑战。比如对“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解读,就鲜明体现出了他们在三个基本问题上尚未走出“零和”的思维模式。

第一,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中国自己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中国等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自身的发展诉求受到了传统西方先发型现代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束缚和限制。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美西方在争取全球市场时,就在国际上大讲自由贸易,要求各国开放国门,便于商品自由流通。而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美西方制定的规则中来,积极推进全球化、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时,美国又认为自己“吃了亏”,为了确保自身的绝对优势,开始大谈“贸易公平”,设置贸易壁垒,打压别国产业发展,极大遏制和阻碍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步伐。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急需自己的理论、道路来指导自己的现代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用于指导中国实践的科学理论。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彻底否定西方式现代化的原则和标准吗?当然不是。美国媒体的这篇文章也承认,中国式现代化并未彻底否定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只是在此之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对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和路径加入了新的内容。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美西方那种贫富差距极大的现代化等。这些都是美西方的现代化概念中并未包含的内容。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系统协调的现代文明新形态。

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要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可以说,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也不等于欧美化。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丰富世界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挑战,而是机遇;不会威胁谁,只会造福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路径。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是要引领全世界吗?自然也不是。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开幕致辞中说:“在新征程上,中国人实心实意,全民努力,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将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中国机遇。中国愿意看到发达国家再发展,同时愿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崛起。”也就是说,中国并没有打算要通过重塑一个概念,打造一套标准,来引领全世界。中国希望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为正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中国从来没有说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从来没有要求各国照抄照搬中国的经验,而是多次强调,一个国家究竟要走什么样的路,一定要跟自己国家的国情、文化、文明结合起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秘书长助理)

热门相关:我和超级大佬隐婚了   黑暗血时代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   唐朝小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