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活化利用专业剧场公共空间 打造与观众互动融合新范式

【环球网文旅报道】2023年5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首次推出15家演艺空间培育项目。9月,天桥艺术中心打造的“新空间剧场”入选了该项目,获得了市级层面第一次针对演艺空间的培育支持。

天桥艺术中心以“戏剧+艺术”为核心定位,通过延展公共空间使用功能,将剧场三层公共空间改造利用,打造主题新空间剧场项目《猫神在故宫》,活化利用专业剧场公共空间,创新演艺内容,为促进公共空间与观众互动融合打造了新范式。

《猫神在故宫》:天桥艺术中心的“传统文化焕新表达”

天桥艺术中心坐落于西城区天桥南大街,自成立以来就兼具传统和时尚的双重属性,外观非常现代化,中庭是一个仿古戏楼,作为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心,拥有大剧场、中剧场、小剧场和多功能剧场四个剧场,共有近3300个座位。发展过程中,艺术中心坚持固本纳新,在尊重传统文化和传承的基础上,做出跟当下发展相结合的定位。

作为北京天桥演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以“传统文化焕新表达”为主题,确立“传统焕新计划”,推动传统焕新传承发展。作为“传统焕新计划”的开幕戏,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活化利用剧场新空间,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演绎,备受好评。

《猫神在故宫》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突破常规的镜框式舞台,选择在艺术中心原有的四个剧场之外单独开辟一个新空间作为剧场,打破传统剧场观演中演员和观众之间“看不见的一堵墙”, 让舞台进一步延展,演员和观众可以在更多层面上互动,营造出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性。

关于新空间剧场的打造,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经营中心总监姜琼说:“新空间剧场位于天桥艺术中心三楼,之前曾是一个展厅空间,要将非标准剧场的公共空间转换为演出场地,首先要克服空间本身的局限性,因地制宜地突破层高低、动线单一、舞美装置上的限制条件,将空间不利的物理条件变为剧目故事的一部分,促进公共空间与观众更好地互动融合。”

新空间剧场:展、演、商三位一体的创新空间模式

在文化消费体验方面,新空间剧场为观众呈现出了新的创意玩法,艺术中心将新空间剧场分为预演区、主演区、出口商店三部分,打造出展、演、商三位一体的创新空间模式。从进入预演区那一刻,观众就已经进入了“猫神的后花园”,表演其实已经开始了,随后进入主演区,走进猫神的宫殿,可以更快速进入剧情。除此之外,在艺术中心每层都设置有猫神装置、手工坊、喵的下午茶、文创等IP相关产品和体验项目,在舞台表演艺术之外,这些文创区丰富了整个产品链条,实现文化消费链条的整体建构。

“市民和观众对于我们的内容非常认可和支持,对于形式也觉得是乐于见到和值得鼓励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姜琼说,“作为一个文化消费聚集地,未来通过艺术中心的深耕,无论是文化的输出,还是新消费的带动,希望能让周边的商业和业态发展更好。”

作为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地标之一,天桥艺术中心通过《猫神在故宫》项目,在文化消费体验方面找到新的路径和可能性,通过全新的模式,探索出了在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心的公共空间里,除了做展览、市集等,还可以如何对公共空间进行利用。在空间经营中,艺术中心真正做到文旅融合和展、演、商一体化,为北京和其他城市的新空间未来以何种模式发展提供了更多参考和可能性。

百花齐放:未来希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北京

“作为一个文化行业从业者,需要真正俯下身、扎下根,往前多走一步,只要能推动行业整体往前走一小步,我们觉得都是有益的。因为这一行业不应是‘一花独放’,应该‘百花齐放’,只有行业整体好起来了,文化市场才会更加繁荣。”姜琼说。

未来天桥艺术中心会基于优质的内容,结合当下时代,在文旅融合上进行更多新的尝试。构建新的消费场景,探索新的互动形式和经营模式,联动现有剧场优质资源,做出更符合艺术中心独特气质的内容。希望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出北京,从而推动演艺新业态新场景更灵活、更多元,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带动更多旅游消费人群走进剧院。(文/王莹)

热门相关:重生真的很淡定   我有一张沾沾卡   娶一送一:爹地,放开我妈咪!   贴身侍卫   一个人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