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 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本报记者 寇佳丽
伴随科技飞速进步,民用无人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生产和应用大国,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1月1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截至目前,已收集579例民用无人机缺陷信息,组织技术机构开展风险研判,推动召回缺陷无人机2797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透露,下一步,将继续用好标准研制、监督抽查、沙盒测试、召回监管等政策工具,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持续推动无人机创新技术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举措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无人机行业主要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两大类,民用无人机又可细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低空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至8月份,全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1946.1万小时,同比增长15.6%。
“如今,国内民用无人机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个特征,其中之一为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相关产品加速迭代。
民用无人机向各行各业深度渗透,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特征。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从航拍、农林植保到物流配送、海洋调查、城市管理等,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且在低空经济蓄势腾飞的加持下,其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此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我国与民用无人机相关的体系制度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一套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在内的较完整监管体系。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实,为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打好了基础。
民用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兴消费业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实现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不过,当前,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如何主动积极应对挑战?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应细化监管规则,强化质量管理,调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等的力量,对产品在生产设计、检测、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注册登记,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民用无人机最终也不会例外。二者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路径之一是,在特定应用场景中,一款含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民用无人机产品成功上市,就此引爆市场。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需要企业、科研机构、有关部门等的共同努力。”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