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齐有优教!齐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通讯员 陈璐
“1970年,黄河上第一艘自航式钢板吸泥船——‘红心一号’在齐河黄河下水,‘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红心一号’精神和老一辈治黄人艰苦奋斗、爱岗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齐河治黄人勇立潮头、扬帆远航……”近日,在齐河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黄河之声’开讲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红心一号”志愿者李涛正在给学生宣讲“红心一号”精神。“我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百折不挠的治黄精神传承下去。”李涛说。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近年来,齐河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聚合力、塑品牌、重浸润上下功夫,全力打造“齐有优教”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做活“教”字,思政育人,守正创新
“1979年2月17日到3月11日,营二连的战士们渡红河、守代乃,与越316A师激战,激战过程中我方伤52人、亡31人,在转移途中,越军的炮弹正打过来,支援前线的民兵俯下身子紧紧抱住担架上的伤员,生怕受伤的战士们再次受到重创……最终我军大获全胜。”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精彩生动的思政课在齐河县永锋实验学校开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将大家带回了过往的岁月,感受到了红色精神力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齐河县紧紧围绕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部署,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一系列竞赛、一系列演出、一系列活动”项目,串点连线、聚面成体,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社会实践全过程。
抓住“点”,精准着力。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点,编撰《青少年红色故事读本》《齐河县青少年地方教育读本》等红色教育读本,组建专职思政教师教育队伍,分学段、分学科开展思政课堂。拓展红色传承、黄河文化、劳动教育等教育实践外延,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研学旅行。
把握“线”,贯穿融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开展国学经典、征文比赛等教育活动,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各项工作全过程。
拓展“面”,同向同行。把扩大育人资源覆盖面作为重要指向,成立“名师专家”宣讲团、“五老”宣讲团、“青年讲师”宣讲团等12个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组建36支宣讲队伍,招募270余名宣讲团成员,每月开展活动。县委书记带头讲授思政课,各级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开展讲思政课活动,全县营造“大思政”的良好局面。
构建“体”,完善格局。坚持“开门办思政”,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涵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育人资源,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育人工作的“大思政”格局。
做强“优”字,优势更优,亮点更亮
在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实景课堂”,思政红色小教练员正为大家讲解“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好书记焦裕禄的故事。同学们在党史中感悟时代担当,汲取着奋进的力量。
齐河县统筹本土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县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基地,打造12处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思政“实景课堂”,逐步提升各基地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形成精品“研学路线”。通过“三式”(立体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和实境式参与),充分发挥实境的“三真”(故事真、场景真、人物真),从而达到“三深”(印象深、触动深、领悟深)的育人效果。
同时,用好优质人文环境,结合“大义齐河”道德品牌建设,以“大义齐河宣讲团”为主,通过宣讲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定期到模范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近距离服务、了解、学习榜样,形成崇德尚义、见贤思齐的道德传承。
做足“全”字,凝聚合力,齐心育人
齐河县永嘉社区的小静(化名)是一名孤困儿童,社区“爱心妈妈”杨金环了解情况后,为她送去新衣,辅导她的功课,带她外出游玩。小静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活泼。
在帮扶留守、困境儿童的道路上,有像杨金环一样的200余名爱心妈妈、爱心人士、爱心司机,在齐河,不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爱心团体,都以最大工作力度,汇聚最强爱心力量。
家庭教育方面,常态化开展“齐家·好家风”品牌家庭教育讲座,建成800余所共建家长学校。社会关爱方面,成立“护苗”志愿服务队,投入45万余元购买“让爱到家”“童心港湾”“希望伴飞”等重点儿童关爱社工服务项目。网络思政方面,“应急广播”云平台制作发布70余场次思政课程,开展“齐有优教”全环境立德树人网络文明进校园宣讲65场次。心理健康守护方面,规范校内外心理辅导室建设,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常态化开展“心理专家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齐河县还组建由30个部门和单位构成的全环境立德树人领导小组,探索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社网共育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