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既是关系百姓餐桌的民生问题,又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是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调动粮农积极性,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并形成了如李悝的“平籴”、管子的“国蓄”等粮价调控和保护农业生产的诸多有益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税减负、生产经营方式调整完善的基础上,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也要看到,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一些区域因灾减产较多,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种粮内生动力不足,端牢中国饭碗还有隐患。
粮食产销一头连着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头连着居民消费的承受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要妥善处理好“谷贱伤农”和“米贵伤民”问题,在农资价格连年增高,粮食价格长期走低情况下,通过政策保本兜底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至关重要,既要完善粮食直补、农业保险等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更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不断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农民种粮积极性说到底要建立在农业效益和粮食比较效益之上,如果种地收入赶不上外出务工收入,种粮收益及不上其他经济作物收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种植副业化、边缘化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便无从谈起。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就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推动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有机衔接,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种粮农民共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在强化农技支撑让农民种粮降成本、减劳作、增收益的同时,通过开展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多种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文/黄娇)
责任编辑:崔永霞
热门相关:大周仙吏 我有无数神剑 万妖帝主 锦绣田园:医女嫁贤夫 我向斐少撒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