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全力上好思政课

张在磊 李学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下一步推动教育各领域改革创新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建设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行动指南。新形势下,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争做思政课的“大先生”。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以强烈的家国情怀为支撑,履行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勇于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心无旁骛地奉献给思政课教学事业;要赓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思政课教学本质上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育人活动。无论在什么时候,思政课教师都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以身作则,做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引领者;要牢牢把握课堂主导权和话语权,引导青年学生辨别是非、保持清醒、分清善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塑造学生良好政治品行的引路人。

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思政课是一门铸魂育人的艺术之学。教育对象的深刻变化,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紧扣当代大学生的代际特征,遵循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习惯与成长需求,精准设计教学方案,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要聚焦学生所思、所想、所惑,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引导他们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坚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步伐。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功底;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要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守正创新,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课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真正担起这份重任,没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与担当意识是不可能的。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生的事业、志业,在乐为、敢为、有为中把党铸魂育人的事业进行到底;要甘做人梯、甘于奉献,心甘情愿为学生奉献一切,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永远做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让我们愈加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思政课教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是促进人类社会知识生产和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要志存高远,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明辨机遇与挑战,秉持兼容并蓄、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和吸收各类先进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培养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要引导青年学生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置于客观的国际比较之中,在国内外环境对比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要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其民族复兴赛道上勇毅前行、奋勇争先的信心决心。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XJC710015〕、四川省哲社科重点项目〔SCJJ23MGC06〕阶段性成果)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