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爱上西安 西安国际传播中心今日成立

为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精神要求,全面提升西安市国际传播效能,助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西安故事,西安国际传播中心今日成立,将全力打造“1+2+N”三位一体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发挥生产枢纽、传播枢纽、资源枢纽等综合性作用,推动形成全链协同、全域联动、全媒传播的对外发声矩阵体系,让更多海外受众在古都西安读懂可爱中国。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叙事中,有这样一座城邦,它孕育出汉风的根脉,又繁衍出唐韵的气度,它从历史中款款走来,历经时间的大浪淘沙,又焕发出新的风华,它就是西安。

这里有朝代兴衰更迭的启示,有文化静远流深的绵延,有汉人的根、丝路的源,有盛唐的风刮来一首首朗朗的诗,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这里还有凄美爱情和怀才不遇,有杳然山水和人间烟火,有学府林立和科创崛起……毫末中皆是盛大,古今间皆为传奇。

这几年,随着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跳水世界杯等国际顶级盛会在西安举办,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聚焦于这座千年古城。它沉淀的恢弘、迸发的朝气,都让人探究、向往。它从来不止一面,不同主题下的全新表达,都值得被看见、被听见。是的,它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去绽放光芒、延续荣耀、汲取动能,世界也需要看到一个更鲜活、更立体的西安,而时代赋予我们搭建者的使命。

于是,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应运而生。它是一次让世界目光聚焦西安的顺势而为,是资源聚合构建新矩阵的必由之路,是探寻从他塑走向自塑的淬炼提纯,更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实践。

曾经张骞从这里出发,以凿空西域的砥砺之姿,开拓出一条与世界贸易往来、文明互鉴的丝路,今天我们亦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的技术和理念做加持,打造一条国际传播领域的新丝路。

试翼寰宇,我们有中省媒体的协同,有“繁星计划”的点缀,有高校智库的支撑,有外向型企业的助推,让讲述西安故事的声音更多元、更动听——如何用多种语言去诠释唐诗的韵律美、跨越文化的壁垒,怎样的沉浸式探馆才能解构文物的距离感,打造“碳水之都”的标签是否更接地气、更具美食诱惑力,如何用秦岭四宝去链接、代言生态文明,怎样用非遗“圈粉”才能重塑中式审美的认同,长安号中欧班列还有哪些“丝路”焕新等待挖掘,用企业故事彰显大国实力与担当有没有更好的讲述形式……在国际传播这条新丝路上,还有很多命题等待我们去解答。但我们始终坚信,敢肩鸿任钜,必功不唐捐,这是西安给我们的底气,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笃定。

如何立足西安,考量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何桥接世界,则关乎西安未来发展的无限性。

以历史为舵、以人文做桨、以科技为帆,让西安与世界在对话中相融相生、美美与共,虽是难而正确的探索,但成就的是厚积薄发的蜕变,让我们期待在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中,西安走向世界、世界拥抱西安的愿景,终成西安向新向优向未来的实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高雅梅

西安走向世界的N个理由

提起西安(长安),有人想到的是历史上的汉唐雄风,有人读到的是书籍上的诗文歌赋,有人听到的是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唐代诗人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不仅描绘了长安的盛世繁华,富丽堂皇,更突出了长安的“国际范”,显示了长安的开放与包容。以史为鉴,西安走向世界既有无数个理由,也无须任何理由。

西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名片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在世界公认的四大历史古都中,西安是东方惟一一个城市。西有罗马,东有长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西安和罗马是东西文明两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与文化。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古都(也有八大、六大、四大等说法,无论哪种说法,西安均排在首位)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西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华清池等景点举世闻名,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这些名胜古迹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西安文化底蕴深厚,“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是王勃的长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这是卢照邻的长安;“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这是李白的长安;“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是杜甫的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孟郊的长安;“夜梦归长安,见我故亲友”,这是白居易的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杜牧的长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的长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是辛弃疾的长安……

西安的文化体现在角角落落,就连古城墙城门的名字都特有讲究——既好听,又寓含深意: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东西南北连起来就是长-安-永-安。

开放包容是西安的基因特点

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长安(西安)的显著特点,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基因特点。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拉开了丝绸之路的大幕,开启了东西方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大门,是古代中国人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驼铃声声,商旅不停,交流不止。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汉代到唐代,长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让世界充满色彩和活力。

因为开放包容,唐代的长安汇聚了来自日本、朝鲜、波斯等国数万名使节、学者和商人,在唐朝做官的外国友人也不在少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来自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生于日本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公元717年,他首次来唐学习,唐玄宗李隆基赐他在国子监太学学习。不久,阿倍仲麻吕考中进士,和李白、王维等结为莫逆之交。回国之际,唐玄宗任命阿倍仲麻吕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这在古代中国非常罕见,足以说明唐朝的胸怀和气度,开放和包容。

1300多年前,西安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之城,1300年后的今天,有着开放包容基因的西安迈开双腿走向世界,张开臂膀拥抱世界,是传承,是回归,更是责任和担当。

走向世界 拥抱世界是西安的使命和未来

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将西安打造为“国际化大都市”。

规划提出,要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后,西安成为我国确定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通知》再次提出,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2005年11月,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行。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设在西安。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安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2013年11月28日,首趟“长安号”中欧班列开通。截至目前,长安号中欧班列成为全国“路线最全、开行最多、运量最大”的“钢铁驼队”,20多个省市的货物通过长安号源源不断送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改革与创新是发展的两大动力,而改革与创新离不开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与学习。走出去、引进来,就成了西安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西安是中国的西安,也是世界的西安。国家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呼唤西安为国际交流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是西安的使命,亦是西安的未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有谋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积蓄动能。近年来,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保持35%以上的增长,2023年总数分别超过1.25万家和1.5万家。科技产出快速增长,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西安“硬科技”之都的名声愈发响亮。

今年上半年,西安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实现了1.6%的增长。同时,西安还着力培育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子、增材制造、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势助力。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西安这座“科技之城”正拔节生长。以“科技创新”广交天下友,西安让世界看到了自己属于未来的崭新一面。

让世界爱上西安

爱上开放胸襟的博大宽广

西安,自古便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汉代张骞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声声驼铃,漫漫黄沙,中国的丝绸、瓷器从此传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如今,西安作为丝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正肩负着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使命,构建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第一个十年,西安始终坚持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从自贸试验区到综合保税区,再到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西安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西引力”愈发强劲。

大道通天下,山海不为遥。中欧班列的汽笛取代了昔日悠扬的驼铃,地面列车驰骋,空中航班穿梭。在全国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拥有国内外超过230个城市的360余条航线,“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在这里加速形成,一条人文、经贸的“空中丝绸之路”正织密联通。

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塑造了西安沉稳大气的性格,也铸就了西安难以复刻的独特魅力。

爱上西安有N个理由,但绝不止于N。无论是长安亦或是西安,这座城市一直秉承着开放包容的胸襟与气度,积极走向“世界舞台”。随着西安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西安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迎接八方来客,让世界看到西安,也让世界爱上中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