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2021年负极营收41.4亿元,净利润增长182.87%
4月19日,杉杉股份(600884.SH)公布2021年财报,作为驱动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柱,公司负极业务营业收入41.40亿元,同比增长64.42%;实现净利润 6.01亿元,同比增长182.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 199.91%。
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领域的出色表现,一方面归功于该公司在负极材料上有较大的研发投入,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受益于该公司在负极材料方面的产能优势,全球市场占有率高居前列。
坚持自主研发,保持技术领先
杉杉股份进入锂电池负极领域起步早,并持续不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布局。1999年,杉杉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上海杉杉科技,开发国家 863题目“锂电负极材料-中间相碳微球(CMS)” 项目,成为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相关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产化。
此后,杉杉科技又自主开发“高能量密度低膨胀技术”、“快充包覆技术”、“硅负极前驱体合成技术”等,均处于行业前列,在人造石墨负极动力领域和数码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领先,成为宁德时代、LG、特斯拉、宝马、戴姆勒等全球领先的电池厂和整车厂以及苹果、华为等全球知名的3C数码客户的供应商。
在快充技术方面,从3C电子到动力电池领域,杉杉科技始终保持先发优势。2014年与华为合作开发快充负极材料,采用元素掺杂技术,在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基础上,保持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2018年,杉杉科技将快充技术率先应用于大动力领域,研发行业内首款低温快充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QCG系列负极材料,并实现大客户独供。凭借全球领先的液相融合碳化技术,杉杉负极高能量密度3C快充人造石墨的出货量和产品性能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如今,下一代硅基负极材料技术,杉杉科技处于国内一线梯队,提供高容量、高首效、长循环系列硅氧复合材料,以及高倍率性能硅碳复合材料。目前,杉杉科技硅基负极产品已批量应用于3C领域,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已经通过主流车企的多轮评测,将实现批量应用。行业尖端的高首效硅氧负极材料量产线已于2021年落地,有效提升锂电负极材料比容量和附加值。
凭借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精神,杉杉股份在技术方面取得一次次突破,这些逐步构筑了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护城河”。除此之外,杉杉股份还不断扩大负极材料产能,形成在该领域的第二个优势。
持续
扩产降本,市占稳步攀升
4月19日,杉杉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四位战略投资人——宁波问鼎投资有限公司(系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以云签约的形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对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30.5亿元。
杉杉股份表示,“此次合作汇聚了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将极大地推动了杉杉负极材料的发展壮大,杉杉股份将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扩大负极材料石墨化、碳化及成品产能;加快前沿产品开发,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创造最大价值。”
公告称,此次上海杉杉锂电增资扩股主要基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发展规划,将有助于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增强资本实力,为负极材料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保障。
杉杉股份在锂电负极材料方面一直实施“产能扩张+一体化降本”策略,这使得该公司在这个领域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截至2021年年底,杉杉科技已经拥有上海、宁波、郴州、湖州、宁德、包头青山、包头九原、眉山8大研发生产基地。
近日,ICC鑫椤资讯发布了《2021年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年度报告及展望》。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为81.59万吨,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攀升。其中,杉杉全球市占率持续领先,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重回第一。
杉杉股份此前曾表示,目前,杉杉科技包头一体化二期项目正处于产能快速爬坡阶段,预计2022年二季度产能完全释放,将会拥有18万吨负极成品有效产能及配套9.4万吨石墨化产能,四川眉山20万吨一体化基地一期工程也将加快建设10万吨石墨化产能,受益于石墨化自供率的提升,2022年杉杉股份负极单吨盈利有望显著提升。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杉杉股份受益于石墨化自供率的提升,2022年负极单吨盈利有望改善,石墨化涨价带来的盈利弹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