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皮”到“花甲” 通信壳能不能解5G的渴?

“都2022年了,不会真有人去买一台5000多块的4G手机吧?”

“您好,有的!还买了一个799的手机壳!”

近期的机圈迎来了大战前的新一波小高潮,各大安卓厂商在为即将推出的骁龙8Gen 1 Plus机型做着最后的打磨调试的同时,也竞相趁着618清仓处理着旧机库存。在一片618战报的厮杀中,前段时间传出消息的华为P50 5G通信壳今日宣布正式开售,这也算是让近期少有新机发布的华为在618期间也“露了个脸”。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商务部所谓的“制裁”,华为在2020年9月15日后生产的机型都不能够继续使用5G网络,其中就包括P50系列。而这条“5G禁令”,可能会因为一款手机壳迎来新的突破口。

这款为华为P50 Pro设计制作的5G通信壳,俗称“花甲”,由数源科技(Soyealink)研发生产,通过在壳内嵌入5G通信模组,以eSIM的方式使华为P50 Pro也能够使用5G流量上网,售价799元。

巧合的是,苹果早些时候宣布停产的iPod touch系列就曾诞生过类似功能的第三方配件:“苹果皮”。现如今,iPod touch和苹果皮都已经随着科技数码行业的发展,被埋入了“过时产品”的坟墓,新生的“花甲”又能在这个被时代抛弃的品类中掀起怎样的浪花?

我们从头聊起。

初代“苹果皮”:源自一个被骗的果粉

2009年,iPhone初次在中国大陆上市,作为一台“划时代”的智能手机,无论是前卫的工业设计还是创新的软件交互都吸引着无数科技爱好者的目光,潘泳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还在黄淮学院上大学的他,靠着省吃俭用购买了一部二手的苹果手机,但刚用了不到一星期,这台二手机的屏幕就出了问题。半个月后,他又在网上联系了一位二手机卖家,谁料这次遇上了骗子,两千多元就这样不翼而飞。

于是,气愤又无奈的他为了能用上便宜iPhone,盯上了一款“平替”:iPod touch。

这是一款定位为MP4的产品,但除了没有蜂窝移动数据、GPS、震动马达和摄像头以外,早期iPod touch的性能和功能与同时期的iPhone基本如出一辙,但售价却只有一两千元,这让潘泳心中有了将iPod touch加上通信功能,改造成iPhone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哥哥的支持下,潘泳花2300多元买了一部水货iPod touch,又从二手市场买了一些电烙铁之类的工具,就这样在深圳远郊的一个仓库里开始了他的“魔改”之路。

(这时不得不感叹一句:硅谷乱不乱,仓库说了算O_o)

“手搓配件”的难度可想而知,软件专业出身的他最初甚至不会画电路图,在遇到硬件和架构上的问题时,只得用自己蹩脚的英语通过谷歌搜索查询各种外网资料。

“英语太烂了,恨不得一半单词不认识,我就查呗,一天只够看半篇。”潘泳就这样一边啃着技术文章,一边在国外的技术论坛里请教相关工程师,在“做出东西来”的信念支撑下,   一步步设计完善自己的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7月,在经历一年多的潜心研发后,初代产品终于问世,潘家兄弟俩给这款产品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苹果皮520”。

这款产品内置了英飞凌通讯模块、电池和马达,通过底部接口与主机相连,使iPod touch真正成为了一台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虽然这款产品最后还是败给了其他山寨产品和跑路的代工厂,但作为通信壳这一品类的开创者,“苹果皮520”功不可没。

中兴Peel:我们联合!

时间来到2010年10月,中兴通讯宣布将与美国第三大电芯运营商Sprint合作推出中兴苹果皮:“ZTE Peel”。消息一出,各大海外媒体争相报道,著名数码科技媒体PhoneArena给予评价:“我们认为Peel将会吸引到一些特定用户群体,它会成为一款爆品,或者一个其他更好产品的跳板”。

和“苹果皮520”不同的是,这款ZTE Peel更像是一个“随身Wi-Fi”。它为iPod touch拓展的通信和上网功能是通过向主机发送Wi-Fi信号来实现的,说白了就是打“网络电话”。这种实现方式相较于传统“苹果皮”,不需要对设备进行越狱,从而绕开了潜在的法律风险。

最终ZTE Peel通过了FCC(美国联邦通讯局)认证,成功在美国上市,售价79.99美元。这是苹果皮类产品首次成功出口美国,这为中兴获得了不少话题和关注度,并且由于是与当地老牌运营商进行合作,中兴也因此拓宽了美国市场。

Moto Z3 5G模块: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

如果说前面两款“苹果皮”只是和“花甲”形态相似,那摩托罗拉在2018年为Moto Z3设计的5G模块后壳则是在实现原理上与“花甲”更为接近。

借着模块化概念的东风,同时也为了抢占5G先机,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联手摩托罗拉在2018年发布了Moto Z3以及用来使其支持5G网络的后壳模块。

这款5G模块后壳内置了两个通讯基带、四根毫米波天线和一块2000mAh的电池,与机身通过磁性针脚相连接,安装后可以将Moto Z3原本的4G网络升级为Verizon的5G网络。

它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摩托罗拉希望在5G时代抢先发力。这促使它在Verizon还未向大众消费者开启5G业务时急于推出这样一款“曲线救国”的产品。同时,也正是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摩托罗拉只能将5G模块单独作为配件出售而不是内置在机身中,最终“逆时代”地做出了这样一个厚重的产品。

回归正题,“花甲”值不值得买?

通过前面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通讯壳类产品始终存在一项痛点:对机身质感的毁灭性打击。这个问题这次“算是”得到了解决。

从数源科技官网上的产品资料来看,由于没有内置电池,这款“花甲”仅重约52g,与普通的手机壳重量相差不大,如果是习惯了带壳使用的用户上手应该不会太难适应,这是它的优势,而它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续航。

由于暂时没能拿到这款产品,它所使用的“双核1.35GHz CPU”具体能效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会影响到手机原有的续航。早些年高通的外挂5G基带尚且因能效差而被口诛笔伐,更不用说这种外置基带的设计还会涉及更多能量损耗了。不过好在使用这款手机壳并不会影响P50 Pro本身的超级快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价格。我认为这款产品799元的售价对不同的人群也许拥有不一样的意义。

对于已经花六七千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购买了P50 Pro的人来说,价格可能并不是他们在选购产品时的第一优先级。如果他们凑巧有使用手机壳的习惯、又凑巧对手机的续航也不那么关心,花799元去提升一下上网体验也未尝不可。

而对于那些注重5G体验、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用户,本身也不会去选择P50 Pro这款机型,也就更谈不上买这款配件值或不值。

所以这件事的关键是你花了这799之后,体会到的是网速提升的欣喜还是花了冤枉钱的懊悔。而且如果你真的不差钱,也可以听听龙哥的建议:

所以,“花甲”解了谁的渴?

在华为正式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后,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在凌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三年后的今天,华为所面临的困境仍在持续。在前景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如何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保住消费者终端业务,是确保华为不掉下5G牌桌的关键。所以如果说近期的新机用上了高通的4G芯片是求稳,那类似于“花甲”这种产品的出现就是求变、求进。

不能自己造5G芯片,那我能不能放开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不能通过自家的麒麟处理器在性能上取得优势,那我能不能在其他配置上(相机、屏幕、系统……)吸引用户?

华为的渴,硬着头皮也要自己解。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款“花甲”可能还难以解大众对华为5G手机的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体验过搭载麒麟9000 5G芯片的机型后,自然会对华为有着更深层次的期待。

写在最后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华为曾经的一款经典机型:华为Ascend P6,发布之初它以全球最薄手机的称号吸粉无数,但在用户的实际使用中,卡顿、发热成了家常便饭。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华为海思的第二款手机芯片:K3V2。

它是海思少有的“黑历史”,集众多雷点于一身:冷门的Vivante GC4000 GPU、徒增功耗的外挂基带、拉垮的40nm工艺……它几乎是凭一己之力让华为的高端机背负了多年骂名。但也就是这样一款芯片,成为了日后麒麟处理器起飞的起点。

所以只要方向是对的,成品暂时的不完美也许只是成功后,我们回想起历史时的一个注脚罢了。

毕竟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热门相关:盗梦宗师   神级透视   强势猎爱,腹黑总裁疼我   锦衣娘子   锦衣娘子